close

  澳大利亞墨爾本當地最具影響力的華文報紙《墨爾本日報》以罕見方式在頭版刊出整版廣告,一位中國媽媽以不逼婚為條件,勸兒子回家過年。這一匪夷所思事件建築設計瞬間引發當地熱議,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。(1月16日《現代快報》)
  同樣“抗癌食物排行獨在異鄉為異客”,王維“每逢佳節倍思親”,剩男剩女則要“每逢佳節被逼婚”。有人調侃春節,“不是在相親,就是在相親的路上”。一個合家歡樂的佳節,因為子女的婚事,儼然成了勾心鬥角的“鴻門宴”:唇槍舌劍,意在逼婚。
  每逢佳節被逼婚,春節是毫無爭議的“重災區”。七天長假,加上團圓的傳統,春節是一大家人鮮有的相聚時機。“男大當婚,女大當嫁。”一年到頭,好不容易“逮到”兒女,難免要關心他們的“終身大事”,有則加勉,情趣用品無則促之。孩子奔波一年,心力交瘁,本想在家享受親情,放鬆身心,熟料又陷入“垓下之圍”,被父母“關心”得焦頭爛額。
  其實,逼婚並非中國特色,西方也有。美國自由撰稿人多麗·勒瓦克在《心慌的歲月》中說,過了26歲生日,女性就開始面臨逼婚。面對逼婚,東西方人可謂心有靈犀:欺騙,逃避,隱身。戴假“訂婚戒指”、租男/女友,或者乾脆“不在線”,玩失蹤。不過,這般應對只會讓父母更放心不下,更“關心”裝潢,進一步加劇兩代人的理解誤區。
  物以稀為貴,情因老更慈。子孫繞膝、怡享天倫,這是老人最大的期盼。孩子若早點結婚,趁他們身板硬實,還能幫著帶孫子,為孩子減負。這種心切和關懷,本是親情的流露,卻成了孩子的負擔,因為他們還要考慮工作、生活、經濟等各方面的壓力。說到底,春節變成逼婚的“鴻門宴”,是場兩敗俱汽車貸款傷的局面,父母和孩子都難咎其責,都要反思。
  一方面,不逃避,不威逼,多溝通。就像網友所言,“應對‘中國式逼婚’,真誠溝通才是良策”。有啥難處,孩子應敞開心扉,和父母談談。父母也要站在孩子的立場,換位思考。這樣,雙方沒了“猜疑”,也都減了壓。另一方面,父母不逼,自己要催。勇於自我審視,既不能只顧事業不顧婚姻,也不能把婚姻當事業,擇偶觀健康,現實而不功利。此外,不妨把立法禁止逼婚提上日程,依法護航。
  盼兒回家過年,不逼婚上頭條,這不只是兩代人的“權力”交替與和解,也是很多人的心聲。讓春節回歸本意!沒有“四面楚歌”,沒有“垓下之圍”,過年就是一場合家歡樂的聚會,而非奔赴一場“鴻門宴”。
  文/諸葛涼  (原標題:不逼婚上頭條折射春節“鴻門宴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m34jmeej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